新华信用济南9月20日电(陈国峰、贾云鹏) 济南因泉而生,因泉而名。正如浸润济南的泉水一样,诚信文化在这座千年古城的积累不舍昼夜、源远流长。
近年来,济南市通过依信奖惩、因信施策、立信兴业,不断拓展信用应用领域、信用惠民创新,信用在助推产业发展、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培育“信用+”新业态等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2017年,济南以省会城市第一名的成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2018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济南位列28个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一名;截至2019年7月,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济南在3个月内大跨步前移6个位次,列36个省会和副省级以上城市第14位。
传承诚信基因 筑牢信用体系基础
讲诚信、重信誉一直是济南的“金字招牌”。早在北宋年间,济南就诞生了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捣药”商标,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商标之一。悬壶济世的宏济堂,鲁菜名店燕喜堂,作为当地近现代的“老字号”,更始终坚守着诚信文化。
如今,济南的诚信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其宝贵财富和核心竞争力。
济南把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40多项制度文件,成为山东省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同时搭建起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济南”网站,目前已归集数据4.3亿条,涵盖全市61万企业、117万个体工商户和912万自然人。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张曰良介绍说,济南市着眼于同步扩大信用数据归集面和应用面,引导各部门通过运用信用成果来主动共享信息源,突破信息孤岛。
运用信用信息 构建联合奖惩格局
信用信息重在应用。张曰良介绍,依托大数据归集形成的各类主体全景信用画像,成为提升行政效能的“利器”。
济南市出台联合奖惩实施方案和“黑名单”管理办法,近50个市直部门明确实施198条联合奖惩举措。在行政审批、资金扶持、评先评优、资格认定等工作中实施信用审查,在工程建设、纳税管理、食品药品、中介服务等领域开展信用等级评价。
依托信用成果,优惠扶持政策认定更为公允,在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评审、重点项目申报等环节,信息完善、信用良好的企业得到优先扶持,部分受到行政处罚的失信企业被取消财政补贴、政策扶持资格。
2018年以来,济南市的法院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贷款近300笔,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A级纳税人通过“银税互动”获得贷款600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获贷100亿元。
拓展应用场景 催生新产业新动能
“信用建设不仅带来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变革,更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张曰良说,济南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已突破3000亿元,本地企业纷纷瞄准“信用+”产业的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去年,济南市政府与浪潮集团共建的智慧金融“一贷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将工商登记、人社、公安等130项政府部门数据,整理成高可信度组织数据构建的风控模型,构建起基于政府大数据及互联网数据的智慧金融平台。目前该平台已集合济南多家银行的金融产品资源,实现放款周期由天到秒的提速。
今年5月,济南高新区打造的全国首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上线,依托400多项指标和数千个因子,对人才的当前价值、潜在价值和未来价值综合预判,为人才交易、银行授信和岗位匹配提供参考。目前已与数十家政府机关、高校达成合作。
9月24日,2019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将于济南开幕。届时,“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泉信”彩立方项目等都将在论坛上发布。由云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医药信用监管平台“信易药”也将在论坛上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