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要退出?
您暂时尚无权限,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返回
返回

湖北黄石: “信用管理”让社会救助更便捷高效

2022/02/21 | 来源:中国社会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民政局探索开展了以信用管理为核心,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认定救助对象的“诚信申报、失信惩戒”实践探索,“信用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织密扎牢了民生兜底保障网。

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民政局探索开展了以信用管理为核心,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认定救助对象的“诚信申报、失信惩戒”实践探索,“信用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织密扎牢了民生兜底保障网。

“问诊”: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群众关切

问题倒逼改革。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审核难一直是低保审批工作难题。一方面,群众在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时,需要提交各类证明材料,然后由民政部门对证明材料逐一调查核实,核查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另一方面,少数申请人故意隐瞒财产收入,导致“错保”问题发生,经办人员面临追责问责压力较大。

疫情加速改革。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居家隔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手段无法实施。黄石市尝试通过申报承诺审核确认低保、临时救助对象,实施紧急救助。疫情防控期间,共认定低保、特困供养对象968户1779人,开展临时救助5439人次,及时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后期经过复核甄别,发现以个人承诺申报方式确定救助对象,群众理解、程序简便、救助及时,没有出现“骗保”问题,对象认定精准率在95%以上。

政策支撑改革。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依法保障和服务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黄石市政府出台了《黄石市社会救助申报承诺及失信惩戒试点工作方案》,市民政局联合相关单位印发了《黄石市社会救助失信行为信用管理办法》等配套试点制度,为创新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靶向”:突出流程再造 破解服务难题

打造以诚信申报为基础的对象认定机制。将诚信承诺作为工作出发点,强化申请人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群众诚信申报、承担责任,对诚实守信对象开启办理救助的绿色通道,建立“明白告知—诚信申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管理闭环。对申请对象,经办机构通过审核,可以按照简化程序办理,前提是“核对结果与申请人收入财产申报基本一致”,才能确定为信用对象;对申报家庭收入财产与核对报告明显不一致,或有近亲属是“三类人员”等情形的,则不适用“信用审批”,按常规程序办理。在各类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救助对象发送提示短信,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营造诚信氛围,让群众知政策、存戒惧。

创建以守信激励为原则的审核确认流程。对认定的诚信申请人,免除9类14项证明材料,实现“一证一书一表”(身份证、承诺授权书、收入财产申报表)办理低保,采取“守信激励”,免除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常规环节,变“两次公示”为“一次公示”,解决了低保办理耗时长的问题。将信息比对与公开公示等同步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困难群众只需“一次申请”,经办机构即开展综合评估,针对申请人具体困难情形给予相应救助,或转介到相关部门进行救助,实现应救尽救。

完善以联合惩戒为支撑的失信惩戒办法。建立联合惩戒办法,通过明确失信行为,记入黑名单联合惩戒,提高“骗保”成本,厘清申请人和经办人员责任边界,解决经办人员“错保必问责”的困扰。市发改委、民政局、人社局等13个部门制定的《社会救助失信行为信用管理办法》中列举了低保申请中常见的十类不诚信行为,并按情节轻重分为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行为。对认定为“失信”对象的,不能享受免除证明材料、简化流程等便利性服务,还要进行提醒、约谈,在一定范围内曝光。对严重失信对象,列入信用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疗效”:创新服务机制 保障更加精准

经过探索实践,低保等社会救助业务审核确认流程更简便,服务更优化,责任更明晰,保障更精准,在全市社会救助领域营造了“诚信申报、失信惩戒”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民生领域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

探索了从传统模式认定对象向“信用审批”新机制的转变。通过信用承诺方式认定对象,实现了“你承诺,我救助;先上车,再买票”。家庭经济状况认定的重心从经办机构审核向申请人自我审核转移,改变了传统的多环节、长流程认定模式,压实了申请人的诚信责任。截至目前,试点地区有252户435名救助对象采用简化程序纳入低保,审核确认时限缩短为15个工作日,最短可缩短为10个工作日,经办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探索了“事前审核”与“事后监管”并重的精准监管转变。传统低保审核重在事前,日常动态管理着力不多。改革后转变为事前重宣传告知,事后重动态监管。针对“信用审批”可能产生的“错保”风险,依托大数据每三个月开展一次集中比对,同时通过定期复查、随机抽查、问题倒查等方式进行校核跟踪,实现全流程监管,确保“信用审批”放得开、管得住。

探索了低保审核从“错保就问责”向“尽职免责”的转变。过去只要发生“错保”问题,就推定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不到位,往往伴随着追责问责,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改革中,黄石市建立尽职无责清单,对秉持公心、履职尽责的工作人员实施容错免责。对申请人签署《社会救助申请承诺书及授权书》后,经办机构通过简化程序作出的审核确认决定,事后因其他原因发现是“错保”的,不作为追究经办人员责任的依据,保护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

(载于2022年2月21日中国社会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