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吉林长白山人参栽培系统(安图县、通化市集安市、白山市抚松县)榜上有名。
人参业成为安图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安图素有“长白山第一县”美誉,是中国人参之乡。多年来,安图人参产业在当地农业中地位显著,人参业已经成为安图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截至目前,全县参业面积4321公顷,其中,园参留存面积711公顷,林下参3610公顷。年产鲜参2500吨左右,产值2.6亿元。
“吉林长白山人参栽培系统的核心保护要素,包括人参物种、生产方式、节庆活动、官参文化4大部分。其中,人参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域位于安图县两江镇白河村。”安图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佳忠介绍说,白河村自然环境原始,距长白山天池50公里,有林地面积2.5平方公里。2022年做货人参30公顷,留存12公顷,还有林下参面积近百公顷。白河村共有常住人口38户75人,2022年,人均收入2.5万元,其中0.8万元来源于人参产业,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
入选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有证可考
据了解,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在两江镇白河屯发现一方石碑,正面纵向刻有“長白山人㕘”五个字,汉字楷书,字体工整。背面墨书两字,漫漶不清,无法辨认。“長白山人㕘”五字可释读为“长白山人参”。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结合石碑形态、字体特征以及伴出基座砖纹等遗物考证,这方石碑,基座砖纹来自金中晚期,石碑立于清乾隆时期。
乾隆十五年,清政府在盛京、吉林、宁古塔、三姓、珲春、拉林、阿勒楚喀等地设立官参局后,施行凭票采挖制度。持有参票的达官显贵雇佣有经验的村民上山挖参,定期下山交参(按参票可采数量交易,多售少补)。遗址所在地白河村地处长白山采参核心区,村附近有水陆码头,交通便利。交易后改水路顺二道松花江而下可到吉林官参局或绕道和龙市顺图们江而下到珲春官参局缴送山参,慢慢这里形成了人参采挖、交付、运送中心,后由吉林官参局刻立了“長白山人參”石碑,随即这里也成了野生人参等长白山贵重土特产品交易市场。
人才、技术、品牌不断壮大
“十四五”以来,安图县已在“长白山人参”石碑遗址建立了国家野山参科研基地、大关东文化园、山参采挖基地等山参文化产业设施,注册了“安图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松江、永庆、两江等乡镇建立“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6个,面积103公顷。建立了国药”钛谷“系列和“源参”系列两个“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安图县内现有2000余名具有多年人参种植经验的参农和相关工作人员,为现代人参种植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安图县常年与吉林农大、集安人参研究所、延边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取得联系,构筑了庞大的技术体系,并建立了吉林农大安图乡村实验站,为安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非林地人参种植技术。
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安图县人参产业新的起点。长期以来,该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提效益”的基本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示范带动为载体,持续挖掘产业文化,夯实文化底蕴,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发展质量,健全联农机制,努力走出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新路。未来,该县将加快形成人参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为推动安图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